省教育厅中国足球彩票印发《贵州省“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2-03-16 点击数: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高校,各省属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现将《贵州省“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教育厅

2022年3月15日

附件

贵州省“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实施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足球彩票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视察贵州时中国足球彩票“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中国足球彩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门中国足球彩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有关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我省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科学谋划、深入实施“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农业产品供给、就业增收、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探索富有贵州教育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教育服务贵州乡村振兴举措,全力实施“校农结合”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党建引领“五大行动”(以下简称“五大行动”)的“大校农结合格局”模式,全面推进贵州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实现贵州乡村振兴开新局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加强党对“校农结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五级书记”协同推进,强化高等院校党委,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以县(市、区)和高等院校为主,省、市(州)、县(市、区)联动,全省整体稳步推进的“校农结合”协调机制。

(二)坚持创新引领。实施“校农结合”是新时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助推产业革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创新产销对接方式,创新组织模式,加强政产学研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针对“校农结合”工作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三)坚持典型引路。借鉴推广先行先试的地方和高校好的经验做法,统筹推进特色“校农结合”示范点的建设,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推选一批“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高质量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

(四)坚持服务导向。聚焦“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紧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贵州12个农业产业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强化科研对产业革命的支撑,优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加快一流农业学科建设,努力形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局面。

(五)坚持效益优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既解决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的销路问题,又让师生吃上绿色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既带活了社会资本有效运转,又让产教融合与大地论文有机结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主要目标

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为方向,通过五年时间,具体落实“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5个目标,即搭建一个“校农结合”大数据综合管理调度平台,成立一个“校农结合”乡村振兴高校帮扶联盟,打造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校农结合”品牌示范乡村和农产品,开设一批“校农结合”产品体验馆(以下简称“五个一”)。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这一稳定而庞大的消费市场与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有机对接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用餐的食品安全、品质和营养,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强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有效引导教育智力资源到乡村振兴一线。进一步将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学生不仅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吃得健康。在科学种养殖的指导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乡村面貌变化显著,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四、重点任务

全力推进“校农结合”消费帮扶行动、助推产业振兴

(一)深入实施“校农结合”消费帮扶工作。以学生营养餐农产品消费需求为重点,建立全省“校农结合”产销平台,逐步实施“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实现需求与生产精准对接。按照“学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建立学校食堂与贫困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既促进学生餐质量提升,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责任部门:校农办、资助办)

(二)搭建“校农结合”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围绕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农产品供需信息,对“校农结合”大数据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具有在线交易、数据监测、科学管理的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全省学校采购农产品情况的溯源、审核和监管。(责任部门:校农办、信息中心)

(三)积极探索“校农结合”联盟(集团化)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集团化和城区非营养餐组团帮扶助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在试点的基础上,组建一批全省“校农结合”产业帮扶联盟,发挥联盟(集团)的规模化采购优势,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食堂采购成本,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机制,实现乡村产业和学校双赢。以联盟(集团化)为抓手,构建学校乡村振兴创新链、服务链,转变过去传统个体化、自发为主的服务方式,发展为多学校、多领域、多团队协同服务的新局面。(责任部门:校农办、规划处)

全力推进“校农结合”人才培养行动、助推人才振兴

(四)强化涉农院校人才培养。支持涉农的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鼓励涉农本科高校建设一批农林专业“金专”,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开展涉农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学生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等活动。(责任部门:高教处、职成处)

(五)强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乡村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中国足球彩票的为基层群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中小学校通过建设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校园“开心”农场等方式,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让中小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乡村振兴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责任部门:教材处、基教处、高教处、职成处)

(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扎实推进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学校,进一步提升安置点学校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挥地方师范类院校、职业院校音、体、美学生的专业优势,帮助做好农村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结合实际,优先安排实习学生到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或帮扶地区的中小学校进行实习工作,助力农村中小学“双减”工作的实施。(责任部门:基教处、高教处、职成处、体卫艺处)

(七)加强乡村人才职业能力培训。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对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开展常态化劳动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科技素质提升开展培训,力争到2025年培养10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电商带货主播。(责任部门:职成处)

全力推进“校农结合”品牌建设行动、助推文化振兴

(八)运维“校农结合”品牌。支持各地、各学校、各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研发一些具有产学研的品种,集成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又是学校食堂、超市需求的“校农结合”系列农产品,帮助提高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探索在省教育厅机关食堂及省属高校食堂开设“校农结合”农产品体验馆,对其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提升贵州生态特色食品和“校农结合”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责任部门:校农办、规划处、办公室)

(九)做好试点先行,样板带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项目政策支持,及时补齐短板,探索推行可复制,推广一批具有“校农结合”特色的农旅相结合的示范乡村、示范基地、示范学校,尤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可先行先试。结合实际,每年评选出10家左右的“校农结合”示范单位(美丽乡村、示范基地、示范学校)。(责任部门:校农办、科技处、财务处)

(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拓宽工作视野,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农产品包装品牌设计大赛、文化创意大赛、产品品牌设计大赛以及民俗民风挖掘、地理标志形象设计等各类赛事活动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校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影视、传媒、设计策划、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融媒体平台大力营造乡村文化振兴氛围,助力乡村旅游、乡村产品、乡村文化等新兴经济增长点出现。在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责任部门:宣传处、体卫艺处、语委办、校农办)

全力推进“校农结合”产教融合行动、助推生态振兴

(十一)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结合贵州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围绕12大农业产业,涉农高校要加快高效育种、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标准化、农业大数据等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系统部署,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能力,助力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责任部门:科技处、职成处)

(十二)强化农业生态安全绿色创新。以乡村生态宜居和农业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科学合理评估人居环境,开展农业发展绿色行动,推进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优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责任部门:校农办、科技处)

(十三)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广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支持高校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等提升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系统突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科学问题,助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推动民族村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责任部门:校农办、科技处、高教处)

全力推进“校农结合”党建引领行动、助推组织振兴

(十四)加强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做好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管理服务工作,督促指导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基层党建促进“校农结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责任部门:组织处、人事处)

(十五)开展“党建结对”帮扶行动。各级党支部与定点帮扶的相关村党支部进行结对,持续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党建示范村建设。积极发挥高校党建优势,以帮助建好基层党支部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激发基层党组织发展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责任部门:组织处、机关党办)

(十六)开展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文化引领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惠民服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文明风尚传习、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责任部门:宣传处、思政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省教育厅牵头,市县教育局、高校抓落实的“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机制。在省教育厅统筹指导下,各地各校要成立党组、党委书记或校(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方案安排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分解落实责任。

(二)加强责任落实。省教育厅各有关处室(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校农结合”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党建引领“五大行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推动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院校要围绕“五大行动”制定出台“校农结合”助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编制年度推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省教育厅校农办指导高校组建“校农结合”乡村振兴帮扶联盟,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校农结合”品牌示范乡村和农产品、开设一批“校农结合”产品体验馆,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广“博士村长”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各地、各校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完成本单位应完成的任务,积极完成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下达的其他任务。

(三)加强考核检查。要切实加大对“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监督力度,明确“校农结合”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全省“校农结合”数据考核来源,省教育厅进行检查指导对入驻情况、运行情况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定期到各地各校进行调研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校农结合”工作。

(四)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校农结合”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工作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推进“校农结合”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良好舆论氛围。

 

地址: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中国足球彩票教务处 邮编:556011
电话及传真:0855-8508155 邮箱:klxyjw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