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黔东南日报发表我院理论文章《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关键》

【作者:李远勋 | 来源:理学院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2-07-14 】

7月13日,黔东南日报理论周刊发表我院党总支书记高级编辑李勇理论文章《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关键》,全文如下:

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关键

李 勇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4月25日的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谌贻琴用铿锵有力的话音,向全省人民描绘了宏远的蓝图,作出了郑重的承诺。开幕式盛况,令我印象最深的字词就是“高质量发展”。连日来,认真研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看到“高质量发展”贯穿全篇,全文42次重复强调,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魂”。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做到会议强调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全要素服务高质量”。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就是要吸引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

精心筑巢,吸引人才。常言道:“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吸引人才,有没有人才良好发展的人居环境和空间平台十分关键。目前,许多地区都建设有“人才区”,高校建有“教授楼”“博士楼”,这些“人才区”“教授楼”“博士楼”区域内外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是居家生活的好住地,也是学习工作的好场所,为人才开展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很多人才在选择是否到你这里发展时,首先就会考察人居环境。从贵州来看,不管是省城贵阳,还是各地市州大都选择在新区建立大学城,栋栋别致的“博士楼”拔地而起,没有建“博士楼”的地区或高校则以发放安家费的方式让人才自行选房安居,这些举措都很好。所以,吸引人才,首先就得精心筑巢。

崇德尚行,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是搞好人才工作的基础。要尊重人才,首先要在本地区、本单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崇德尚行,善做善为。既要尊重专业人才,也要尊重管理人才。既要尊重党内人才,也要尊重党外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要有才,就是人才。在一些高校,人们眼中的人才,除了博士,就是教授,其他的管理人才、服务人员往往不被尊重、不被重视,导致他们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减弱。一个学校就像一台机器,一个零件也不能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停,一个地方出问题,就是大问题。所以,要因才而定,因人而事,不能“一刀切”,要善于去尊重人才。

嘘寒问暖,留住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这是当今社会的共识。所以,引好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这样才能发挥出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否则就成了一句空话。“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这是最常见的留住人才的办法,很多的地区和单位都在运用。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我们要与发达地区的高校比“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是不切实际的,是无法比拟的。为此,我提倡嘘寒问暖,留住人才,实际上就是说要打好“感情留人”这张牌。人才也是人,是人都会有感情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需要别人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去关心和帮助他,及时解决实际困难,让他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就会感恩,需要他留下,他就会留下。比如:一些高校在每一届学生毕业时会选择几名优秀学子留校工作,如今的他们都十分感恩母校,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绩突出,成为了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岗相适,用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谌贻琴同志指出,要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这无疑是单位选人用人的“说明书”。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更应该掌握好、使用好此“说明书”。人岗相适,就是要使个人专长能力和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进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一些单位、高校在使用人才方面存在着人岗不适等人才浪费现象。一些单位、高校对人才了解不够细致、掌握不够深入,使用人才时图方便搞“一刀切”,甚至搞“人情关系”,岗位乱配,造成人岗不适等情况,缺乏双向选择和沟通机制,埋没了人才,极大地削弱人才的干事创业激情与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有些地区单位或高校对其人才不闻不问,使其在不适应的岗位上“挣扎”,甚至出现人才被迫“混日子”现象,引发“蛟龙困死浅滩”“虎落平阳”的悲剧。所以,用好人才,要做到人岗相适,用其所长、展其所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培养人才。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各高校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然而,培养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充分结合校情认真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制度,要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要建立进修、挂职、培训、考察和自学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训,将组织培养与个人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原黔东南民族师专曾出台“教授培养、学位提高、人才引进”三大工程,学校人才需求量很快得到满足,学校成功“升本”,实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百年梦想。因此,学校务必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及时修订方案,建立长效机制,遵章培养人才,让学校的“人才池”永远溢满,学校的各项事业定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足球彩票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级编辑)

一审:王靖洲

二审:张和平

三审: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