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彩票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科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分院首页->教学工作->学科课程建设->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学科建设规划


作者:教科院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4年11月06日 16:59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学科建设规划

2013-2015年)

.学科现状

1.1 学科队伍建设现状

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的教师构成,共15人。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其中2为博士研究生毕业, 4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

1.2 科学研究现状

近三年来,教育学教研室承担校级以上项目共计8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项,地厅级项目5项;教师发表论文共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3篇。

1.3 人才培养现状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具体表现在学生论文发表、考研率和就业率等三方面。近年来,学生立项课题6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考取硕士研究生8名;今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1.4支持体系平台建设现状

校级教学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教育学》。

2.学科建设计划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龙头,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塑造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根据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结合我系学科专业实际和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特制定本学科发展的“十二五”建设规划。

2.1学科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在未来三年内,本学科要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本学科的建设。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有效激励和适当约束为机制,把教育学原理建立成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使本学科达到省内同等院校领先水平。

2.1.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1.2 梯队建设计划

    未来三年内,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具体为: 

    1)培养1-2名教育学博士、引进1-2名教育学博士、3-4名教育学硕士,为申报教育学原理硕士专业做好准备; 

   2)在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深化研究水平基础上,建立起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 

   3)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的制度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1.3本学科方向科研成果建设计划

 1)组织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具体:

  a、争取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

  b、争取成功申报厅级项目2项;

  c、实现校级规划课题5项立项;

  d、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 

加强科研协作,发挥学术团队的优势,使我院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加强与知名院校、相关学术团体建立起密切联系,鼓励本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学术会议,把别人的优秀经验带回来,加快本学科的发展。

2.1.4本学科方向人才培养计划

    争取实现研究生培养(包括专业硕士)的突破; 本科生培养150名。

2.1.5本学科方向工作条件

校级教学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教育学》;

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和黔东南州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2学科方向——教育人类学

2.2.1研究内容

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黔东南民族教育。熔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于一炉,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教育的研究,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来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促进黔东南民族教育的更新和进化。

2.2.2 梯队建设计划

    未来三年内,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具体为: 

1)培养1-2名教育学博士、引进1-2名教育人类学方向博士、3-4名教育学硕士,为申报教育学原理硕士专业做好准备; 

    2)在进一步细化研究方向,深化研究水平基础上,建立起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 

    3)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的制度及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2.3本学科方向科研成果建设计划

 1)组织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具体:

  a、争取申报立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1项;

  b、争取成功申报厅级基金1项;

  c、校级规划课题2项;

  d、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 

加强科研协作,发挥学术团队的优势,使我院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同类学校前列;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加强与知名院校、相关学术团体建立起密切联系,鼓励本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学术会议,把别人的优秀经验带回来,加快本学科的发展。

2.2.4本学科方向人才培养计划

争取实现研究生培养(包括专业硕士)的突破;本科生培养150名。

2.2.5本学科方向工作条件

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人类学;“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和黔东南州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校级“黔东南传统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措施

1)以内部培养为主,继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对中青年学科学术骨干的培养,提升高学历人才比例,造就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2)根据本学科规划目标和内容,明确年度任务和责任主体,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

3)集聚团队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在保持原有“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民族教育研究”的特色,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争取举办、承办或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浓厚学术氛围。

5)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鼓励本学科专业学生考研,提高其考研率和毕业生就业率。

4.学科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学原理包罗万象,本学科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目前我们师范性、综合性院校主要侧重教育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开设也侧重基础理论,而缺少了实际应用能力,使本学科的建设受到抑制。

1.科研团队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为学科建设相关人员,在大会、小会上没少讲,也通过网页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科建设,希望形成学科建设的凝聚力和氛围,希望实现人人进学科的预期,但老师们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始终不高;对学科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科建设就是科研、就是写论文,认识不到应把自己的科研与特色、团队、人才培养、社会效益等结合起来。教学科研团队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团队和科研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体竞争力有待加强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确实已形成了几个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除了个别研究方向以外,其他方向在贵州、在全国较难形成发言权和影响力。而学科建设要求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这个特色是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或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还应具有区域特色,要有自身优势。

3.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顶尖学科带头人不多,学科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进年来有了较大进展,但师资队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教师、有较强研究潜力的教师比例偏低。目前,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顶尖学科带头人不多;我们学科团队近2年来由于专业、学校本身所处地域等原因进人非常困难,有较强研究潜力的博士进不到,有水平的硕士又进不来,造成我们所有学科学术梯队不健全,包括年龄结构、学科领域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都存在较大问题;部分教师还没有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更谈不上学术交流的频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学术氛围欠浓。这种状况难以满足我们学科建设人才需求的。

3.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数量不多,社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承担的贵州省级的、国家级的重要科研项目有限,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多。学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高。现有研究成果中缺少小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报告或建议被地方政府明确采纳,没有研究人员提出能为中小学老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条件等方面有价值的建议。缺乏与地方教育有紧密联系能力的外联人才,缺乏可用于实际教育过程的研究成果和能力,限制了某些学科方向的建设发展,当然也限制了对实际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编审:罗国涛,编辑:谢平)

上一条: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科建设规划 下一条:教育科学学院分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5年)

关闭